中國百強高中,北京僅4所入榜?廣東省內幾所傳統知名高中比不上東莞某民辦學校?近日,一份“2014中國高中排行榜(100強)”榜單在網上流傳,成為輿論焦點,其中一些高中的排名也遭到網友吐槽。
近年來,這類大中小學的排行榜屢見不鮮、五花八門,甚至同一所學校在不同機構給出的不同榜單中排名相差甚遠,因此飽受詬病。究竟這些學校排名誰說了算?有關部門對之該如何給予監管和規範?
●南方日報記者 謝苗楓
實習生 祝星月
“第一”高中無緣他榜前十
開學之際,某在線教育公司評價研究中心發佈了“2014中國高中排行榜(100強)”,位居第一的是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。此外,廣東省共有5所中學上榜,其中2所為民辦學校;而在坊間公認優質高中學位集聚的北京,僅4所中學名列“百強”。
隨著該榜單在微博、微信等平臺流傳開來,有網友發現,榜單中,不少社會公認的“牛校”排名並不高,甚至未能入榜;而一些實力與“牛校”仍有差距的學校卻擠入“百強”。
一名來自廣東的網友說,榜單里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作為廣東名校排在全國第15位無可厚非,然而一些“老廣”心目中的老牌名校如廣東實驗中學、汕頭市金山中學等無緣“百強”令人費解。此外,上榜的廣東其他4所中學,特別是2所民辦學校“辦學雖然有特色,但不至於排位那麼高”。
多數榜單無教育專家參與
9月3日,記者從近日推出“2014中國高中排行榜(100強)”榜單的在線教育公司評價研究中心瞭解到,該榜單是依據“比率數據的二級評價指標”進行數據排序的。據稱這些數據來源於教育、科技部門,以及競賽機構、學校、媒體報道等公開數據。但各評價指標間如何賦分、一二級指標比率多少,該在線平臺並未公佈。
令網友啼笑皆非的是,此前的一份“中國高中排行榜(前50)”實則由一名某大學訪問副教授“炮製”。其早前接受人民網採訪時坦承,他“找了四五個學生,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,就編了這麼一份排行榜”。
一名在網站工作的業內人員透露,許多網站關於學校榜單的發佈是為了“吸引眼球和提高點擊率、傳播率”,操作者往往是網站的編輯而非教育專家,更不會與行政部門合作,排行的依據多是綜合各大網站的資料以及坊間傳播,數據真實性難以考據,“連有沒有數據都不得而知,更不用說如何科學統計”。
記者查閱發現,教育部曾針對這些榜單多次表明態度,並於2012年發出鄭重聲明:“教育部及其相關司局沒有開展過中國百強中學、高中排行榜等類似評選和排名活動,也沒有發佈過此類信息。”
硬指標難衡量學校真實力
儘管這些排行榜並不權威,但幾乎每次“發榜”都會引來大批網友圍觀評論,有的留言量甚至超過20頁。受此影響,不少父母對比著一些所謂排行榜為自己的孩子“擇校”。
網友“靜悄悄××”就坦承,她曾經拿著名為“廣州市重點中小學排名”的排行榜千挑萬選,“因為選了哪一所,就得舉債在哪一所附近買學位房”。有專家認為,憑一份無多少權威性公信力的排行榜買學位房,實在冤枉。
“對學校進行排名不是完全不可以,關鍵是評價的指標是不是科學,選擇的數據是不是真實可靠,如果評價的指標不科學或者數據不真實,那麼排行榜的公信力就大打折扣。”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,評價一個學校,按照教育的規律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,各個學校課程開設的豐富度、每個班級的人數、學生是否參加課外活動、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、大學對錄取的學生滿意度的調查等。
此外,還有不少學者認為,無論數據比對多麼嚴謹、指標選擇多麼科學,每個學校既有共性,也有差異,生硬的數字難以衡量一所學校辦學的質量。
教育部曾表態,希望高中學校自覺抵制此類評選和排名活動,潛心辦學,精心育人,扎實推進素質教育。 (原標題:為博眼球炮製學校排行榜,不該! 參考排行榜舉債買學位房,冤枉!)
- Dec 07 Sun 2014 21:09
為博眼球炮製學校排行榜,不該! 參考排行榜舉債買學位房,冤枉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